- 刘钻石;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世界经济失衡做出综述,通过当今世界经济失衡与历史上五次失衡的纵向对比,以及当今美国经济失衡与近三十年世界各国失衡的横向对比,找出世界经济失衡的一般规律。对于当今失衡形成了两种观点:崩溃论、调整论。笔者认为,当今失衡能否维持取决于美国能否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下滑、世界各国不能协调解决失衡,必然会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在危机来临之前需要中国做好经济结构的调整。
2007年06期 No.143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吴丹;
本文利用东亚1995-2004年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经济规模、中国-中国香港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地理距离和金融危机是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7年06期 No.143 7-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李国强;
日本经济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政府主导,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又与日本发展模式极为相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东亚"发展型国家"。那么,日本政府导向型经济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对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有什么影响?发展型国家与比较优势是怎样结合的?日本主导的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那些变化?本文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2007年06期 No.14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郝宏杰;
区域公共产品对解决区域内的公共问题,降低该地区的交易成本、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APEC在自由和开放贸易、投资方面进展较慢,但其在该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APEC在相关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上拥有优势;另一方面,它在实践中为该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积累了一定经验。
2007年06期 No.14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李天德;吕祥勍;李源源;
本文从介绍新型国家经济安全理念入手,在分析对外投资与该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融合的相关性基础上,针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从微观企业预警、中观行业安全和宏观区位选择三方面提出了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为构筑开放条件下的新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
2007年06期 No.14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刘昌黎;
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以此为契机,日本在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当地经营和发展战略都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动向,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继续重视和大力引进日本制造业直接投资。
2007年06期 No.14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李志辉;张晓明;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对缩小区域差异的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分析认为开发性金融是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有效政策手段。
2007年06期 No.14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徐家杰;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2007年06期 No.14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李建建;童薇;张业圳;
由于福建省特殊的地缘优势,使东盟国家成为闽籍华人的主要聚居地,福建在拓展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也因此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桥梁。福建省应该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依托,运用与东盟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开拓东盟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然而,福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城市化水平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和严峻。
2007年06期 No.143 69-7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林善炜;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更是一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壁垒的设置、破解与跨越,实质上是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深度较量。在贸易摩擦日趋升级的环境里,在综合国力竞争愈来愈体现为科技竞争的新形势下,以外向型为主的福建企业,应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跨越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强有力的利器。
2007年06期 No.14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全毅;廖秋兰;高军行;谭春风;
本文详细分析了CEPA的实施对港澳地区、祖国内地以及台湾等两岸四地的经济影响,提出了CEPA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以及港澳、祖国内地与台湾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2007年06期 No.143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王鹏;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祖国内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2007年06期 No.14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陈蘋;
美韩双边在各自利益需求的考量之下成功签署FTA,必将刺激亚太地区各国洽签双边FTA的热情。对于近年来许多经济指标都被韩国超越的台湾当局来说,难免感到紧张却又一筹莫展。韩美FTA对台湾的挑战将如何?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2007年06期 No.14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张丽华;
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海峡两岸的产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合作,有利于发挥两岸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各自的优势,推进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2007年06期 No.14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朱磊;
如何通过相关政策控制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台湾股票市场曾经出现举世罕见的资产价格泡沫,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深入分析台湾股市发展史上三次资产价格泡沫的成因与影响,归纳台湾当局应对股市泡沫的政策及效果,总结台湾当局干预股市泡沫时应有的立场、强度及策略。
2007年06期 No.143 94-9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