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纵横

  •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经济失衡:文献综述

    刘钻石;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世界经济失衡做出综述,通过当今世界经济失衡与历史上五次失衡的纵向对比,以及当今美国经济失衡与近三十年世界各国失衡的横向对比,找出世界经济失衡的一般规律。对于当今失衡形成了两种观点:崩溃论、调整论。笔者认为,当今失衡能否维持取决于美国能否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下滑、世界各国不能协调解决失衡,必然会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在危机来临之前需要中国做好经济结构的调整。

    2007年06期 No.143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吴丹;

    本文利用东亚1995-2004年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经济规模、中国-中国香港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地理距离和金融危机是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7年06期 No.143 7-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日本经验与东亚发展型国家

    李国强;

    日本经济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政府主导,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又与日本发展模式极为相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东亚"发展型国家"。那么,日本政府导向型经济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对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有什么影响?发展型国家与比较优势是怎样结合的?日本主导的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那些变化?本文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2007年06期 No.14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APEC在该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探析

    郝宏杰;

    区域公共产品对解决区域内的公共问题,降低该地区的交易成本、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几年APEC在自由和开放贸易、投资方面进展较慢,但其在该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APEC在相关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上拥有优势;另一方面,它在实践中为该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积累了一定经验。

    2007年06期 No.143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亚太金融

  • 国际长期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

    应尚军;李方;高成亮;

    本文描述了国际长期资本流动的特征,分析了它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行为,概括了国际长期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体的三类冲击。上述三类冲击分别为流向不合理对短期资本市场的冲击、流速不合理对产业资本形成的冲击、流量不合理对产业资本效益的冲击。

    2007年06期 No.14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基于汇率错位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概率研究

    马君潞;吕剑;

    本文基于汇率错位的视角,运用二元模型对东南亚6国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转换概率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高低与汇率制度的稳定性有很强的关系,即人民币汇率错位幅度与汇率制度转换概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汇率错位是汇率制度转换的原因,汇率错位幅度越大,汇率制度转换的概率越大。因此,若要维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至关重要。就当前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转换的概率不大。

    2007年06期 No.14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对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思考

    林发彬;

    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呈现加速升值的走势。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扬,人民币国内购买力呈贬值态势。物价的上涨使大多数劳动者无法从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受益,也将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现象难以持久。本文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存在升值预期下应未雨绸缪,积极疏导流动性过剩,稳定物价水平。

    2007年06期 No.143 31-3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国别经济

  • 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事业的特征及对华业务的新动向

    唐杰英;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公布了《2006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该调查揭示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事业的动因、设立海外网点的特征及国内外事业扩展的不同侧重点。虽然日本企业把中国作为设立海外网点、扩大海外事业等的首选地区,但中国在吸引日本企业设立研发网点及地区总部网点、作为产品销售及通用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却并不乐观。中国自身的投资环境及中日关系的现状等是影响日本企业对华业务开展的主要因素。

    2007年06期 No.14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后危机时期泰国的汇率安排及其改革模式

    刘兴华;

    泰国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货币当局拥有较少的国际储备,在"不可能三角"中优先考虑了资本自由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目标,泰国后危机时期实行了较具弹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泰铢汇率的持续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资本管制的非对称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凸现出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局限性。泰国未来的汇率制度改革,可以采取建立保持泰铢动态稳定的汇率安排和重视区域货币合作、汇率政策协调的两种模式。

    2007年06期 No.143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对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现代化水平的评价

    贺圣达;齐欢;

    本文运用中科院近年创立的国别经济现代化评价体系,对越南经济现代化水平作了较为系统的个案量化分析,对其他与越南情况相似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水平提供参照。同时,作为对比研究,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状况也作了分析评价。

    2007年06期 No.143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中国对外开放

  • 国家经济安全视角下的我国对外投资战略选择

    李天德;吕祥勍;李源源;

    本文从介绍新型国家经济安全理念入手,在分析对外投资与该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融合的相关性基础上,针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从微观企业预警、中观行业安全和宏观区位选择三方面提出了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为构筑开放条件下的新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奠定了一定基础。

    2007年06期 No.14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新动向与中国的对策

    刘昌黎;

    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以此为契机,日本在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当地经营和发展战略都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动向,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继续重视和大力引进日本制造业直接投资。

    2007年06期 No.14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效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李志辉;张晓明;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开发性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对缩小区域差异的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分析认为开发性金融是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有效政策手段。

    2007年06期 No.14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78-2006年

    徐家杰;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2007年06期 No.14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从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看城市化水平问题——以福建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李建建;童薇;张业圳;

    由于福建省特殊的地缘优势,使东盟国家成为闽籍华人的主要聚居地,福建在拓展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也因此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桥梁。福建省应该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依托,运用与东盟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开拓东盟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然而,福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城市化水平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和严峻。

    2007年06期 No.143 69-7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自主创新:福建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

    林善炜;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更是一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壁垒的设置、破解与跨越,实质上是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深度较量。在贸易摩擦日趋升级的环境里,在综合国力竞争愈来愈体现为科技竞争的新形势下,以外向型为主的福建企业,应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跨越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强有力的利器。

    2007年06期 No.14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台港澳经济

  • CEPA对两岸四地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全毅;廖秋兰;高军行;谭春风;

    本文详细分析了CEPA的实施对港澳地区、祖国内地以及台湾等两岸四地的经济影响,提出了CEPA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以及港澳、祖国内地与台湾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2007年06期 No.143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王鹏;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祖国内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2007年06期 No.14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美韩签署FTA对台湾的影响

    陈蘋;

    美韩双边在各自利益需求的考量之下成功签署FTA,必将刺激亚太地区各国洽签双边FTA的热情。对于近年来许多经济指标都被韩国超越的台湾当局来说,难免感到紧张却又一筹莫展。韩美FTA对台湾的挑战将如何?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2007年06期 No.143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

    张丽华;

    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海峡两岸的产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合作,有利于发挥两岸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各自的优势,推进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2007年06期 No.14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台湾资产价格泡沫的成因、影响及相关政策评析

    朱磊;

    如何通过相关政策控制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台湾股票市场曾经出现举世罕见的资产价格泡沫,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深入分析台湾股市发展史上三次资产价格泡沫的成因与影响,归纳台湾当局应对股市泡沫的政策及效果,总结台湾当局干预股市泡沫时应有的立场、强度及策略。

    2007年06期 No.143 94-9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比较研究

  • 中日水资源比较与合作研究

    陈文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管理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水资源,是两国共同的目标。本文在对中日水资源基本状况、水行政立法、水资源管理、水开发利用等方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日水资源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日水资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2007年06期 No.143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王倩;薛波;

    本文以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为基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京一样有着强大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

    2007年06期 No.14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中印两国在亚太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共性研究

    张学惠;

    本文认为.中国和印度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对两国作用的共性作一探析。研究显示,两国作用的共性表现为中印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均具有大国意识、作用意识和理念、相同的作用方式和领域,这表明对21世纪初的亚太经济的认知与把握,还需要对中印两国在亚太经济发展中作用问题展开研究。

    2007年06期 No.143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跨国公司

  • 专业服务业跨国公司全球资源的利用研究

    郑琴琴;李志强;

    专业服务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服务领域,它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本文试图从全球资源利用的角度对专业服务业跨国公司进行探讨,分析专业服务企业资源特性,并针对专业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优势,对其全球资源利用进行研究。

    2007年06期 No.143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银行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亚洲国家数据的分析

    王果;

    有关的实证研究显示,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借助计量经济模型,以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四组变量假设,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在该地区发生的银行跨国并购活动。研究表明,传统的"引力模型"对亚洲范围内银行跨国并购的解释力有限,银行跨国并购活动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2007年06期 No.143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