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周文;何雨晴;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主导全球发展叙事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理论移植的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植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伟大实践,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创造性地构建了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桎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国家主体性”解构西方“普世价值”的话语;二是实现从“以资本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转向;三是以“有机结合”取代“二元对立”,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四是推动研究范式从追求工具理性转向注重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其一,通过推动经济学理论不断创新发展,解构经济学理论的西方中心论;其二,通过促进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发展,重塑了经济学的人文价值;其三,通过为发展中国家开辟现代化新路径,引领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

    2025年04期 No.251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亚太纵横

  •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泡沫化风险与防范

    綦建红;蔡震坤;

    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资本和舆论关注。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指数级增长的同时,资本预期与技术价值背离、资源配置失衡、产学研协同创新乏力等产业泡沫化特征开始显现,可能引发要素市场两级分化、产品市场供需失衡、技术路径可持续性不足、资本市场泡沫膨胀等多重隐忧。从技术失衡、治理滞后、政策失准三方面出发,分析人工智能产业泡沫化的初始成因,并提出平衡资本预期和真实价值、重塑市场调节机制的有效性、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等防范策略,以期未雨绸缪,提前防范可能产生的产业泡沫化风险,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025年04期 No.251 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中国—东盟软联通:理论建构、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

    罗圣荣;李梓诚;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十余年的深耕细作,成功推动中国—东盟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软联通作为深化区域合作的关键支撑,通过规则标准对接、政策法律协调和文化互鉴等路径,有效弥合制度差异、厚植战略互信、强化合作韧性,为硬联通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当前,中国—东盟软联通建设虽在机制化合作平台搭建、多边治理体系优化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标准规则与法律体系不兼容、东盟内部不协调、外部环境冲击以及中国制度话语权与文化输出力度不足等诸多现实挑战。为此,双方亟须构建更高效的政策对话机制,加速推进标准规则衔接,深化法律协作网络建设,同时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未来,中国与东盟应着力强化“软硬联通”的协同效应,在战略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利用“项目—制度”双向反馈机制持续优化合作模式,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赋能助力。

    2025年04期 No.251 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亚太金融

  • 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源、现状及策略分析

    樊丽明;张秋莹;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利用财政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形成了当前庞大的债务规模。疫情冲击后,大力救市政策下政府债务问题尤为凸显,在规模、结构和成本等方面表现突出。尽管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美国政府债务迄今仍在维续,其涵盖国债市场运转、政策协同配合、制度框架配套和地方融资规范等内容的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债务高压状态维系至今并不意味着可以永久维续,美国债务风险居高不下。特朗普再度执政后,为应对财政困境而推出的各项举措值得关注,其具体成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中国作为美国三大债权国之一,会受到美国政府债务问题本身及其战略方案的影响,应当积极应对。

    2025年04期 No.251 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 货币国际合作政策对人民币汇率联动性的影响:差异、协同及传导机制

    余聪;许祥云;

    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联动性,不仅是人民币汇率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影响。在测度人民币与32个经济体货币汇率联动性程度的基础上,系统考察双边本币互换、双边货币直接交易、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离岸清算行等货币国际合作政策对人民币与其他货币汇率联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国际合作政策会对人民币与其他货币汇率联动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效果并不依赖于合作国是发达或新兴经济体,但存在合作政策间的影响差异与协同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汇率联动性的提高主要通过强化贸易联系和类型化投资等渠道实现。建议继续优化并协同整合各货币国际合作政策,提高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影响力。

    2025年04期 No.251 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亚太贸易

  • 美国对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涂舒;

    服务外包合作是中美经贸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重要一环。然而,随着国际政治、经贸格局的复杂演进,以“成本优先”和“价值导向”驱动的离岸服务外包策略正逐渐被供应链转移驱动的“友岸外包”等策略所替代。特朗普1.0时期发动了对华贸易战,导致中国承接美国离岸服务外包遭遇历史低点并持续在低位徘徊;在拜登政府“友岸外包”政策影响下,中国承接美国离岸服务外包呈现前高后低、曲折波动的发展趋势,且负面影响正在扩大到美国“盟友”与中国的服务外包合作,全球服务外包格局呈现碎片化态势。深入分析从特朗普1.0时期到拜登政府时期美国政府的政策变化,以及对中国承接美国离岸服务外包产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地,分析特朗普2.0时期可能的政策工具及研判未来趋势,探讨复杂政策冲击对中国承接美国离岸服务外包的反馈与平衡。在应对策略上,应加强底线思维,化被动为主动,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多措并举做好应对。

    2025年04期 No.251 9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构建公正合理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格局——基于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

    侯亚;展望;张莉;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数字贸易模式下的劳动过程、价值创造和国际剩余价值分配三个方面的特点与现状,针对数字跨境平台价值创造的争议、数字生产率差异引发的国际剩余价值分配不平等问题,揭示数字贸易模式下国际贸易仍为等价不等值交换。从维护国际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从推动中国数字平台企业“走出去”、协助数字技术薄弱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包容化的数字贸易规则和强化全球数字技术合作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协同构建公正合理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格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

    2025年04期 No.251 10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国别经济

  • 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启示——基于《日美半导体协议》的检验

    佟家栋;姚星明;

    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的稳定,但贸易摩擦已然成为制约其增长的外部因素。因此,回顾日美贸易摩擦这段历史,通过双重差分法检验1986年《日美半导体协议》签订后对日本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仍具有学术意义。研究发现,协议的签订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传导机制显示,贸易摩擦会显著降低创新能力、提升管理费用,进而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显示,供应链效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实际效应越高,贸易摩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冲击越弱;环境不确定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则加剧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率较高、规模较大、制造业以及贸易企业更易受到冲击。研究展示了贸易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差异化影响路径,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提供了历史经验支持与政策参考。

    2025年04期 No.251 11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 中国制造业自主可控水平测度与国际比较

    傅元海;陈丽姗;黄泽泓;

    从投入产出视角,利用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表和BACI海关数据,测算2012—2020年中国制造业自主与可控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自主水平呈倒U型变化趋势,可控水平呈N型,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可控水平呈现出阶段性提升与回落。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密集型行业自主性较高且稳定,资本密集型行业自主性和可控性均提升,而技术密集型行业自主性较低且波动较大。对比中、美、英、德、法、日几个制造业强国,整体上中国自主水平最高,可控水平仅次于德国,这得益于中国过去几十年政策与市场双驱动的成功。

    2025年04期 No.251 14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中国对外开放

  • 以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研究

    宋琍琍;祁欣;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创新模式,是中国模式和经验“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为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双边关系作出重要贡献。新阶段,为更好发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平台功能及枢纽作用,有效解决合作区盈利能力不足、政策激励边际效应下降等问题,在梳理境外经贸合作区各阶段特征及发展瓶颈基础上,提出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并初步搭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标准体系,探索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互利共赢的新路径。

    2025年04期 No.251 16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ESG规则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供应链的风险及应对

    梅傲;朱嘉炜;

    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国际供应链中ESG规则对中国企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ESG规则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同时也能在国际供应链的优化与风险应对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实现制度层有效衔接。目前主流的ESG规则中,欧式规则促使企业绿色转型,随之带来的是合规成本的日益上升;美式规则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且影响企业融资与扩张。ESG规则下,企业面临“漂绿”风险、市场准入风险以及供应链管理风险。为此,从规则、文化、机制、规划以及司法五个维度提出纾解策略,旨在助力中国企业应对ESG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No.251 17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青年视界

  • 东道国数字优势对中国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

    许翔宇;林善浪;

    数字全球化时代,东道国数字优势已成为吸引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以中国304家上市数字企业在93个国家投资的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东道国数字优势促进中国数字企业直接投资的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1)东道国数字优势的投资促进效应显著。(2)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三种机制,东道国数字优势促进中国数字企业对其直接投资。(3)在发达经济体、数字优势较强的国家,或者在数字服务业、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东道国数字优势的投资促进效应更显著;在新兴经济体、数字优势较弱的国家,或者在数字制造业、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东道国数字优势的投资促进效应相对较小。因此,应结合东道国的数字优势与数字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企业特征等,采取差异化的对外投资促进策略,构建对外直接投资新格局。

    2025年04期 No.251 19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