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建忠;蒙英华;
与流行观点相违背的是,我国外汇储备在1998-2000、2001-2003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由于非实体资本的流动所引起,而非由外国直接投资所导致。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2000、2001-2004、2005-2006三个时期来看,我国非实体资本流动分别呈现大规模流出——流入——流出三个特点,表明我国对非实体资本的监控尚缺乏有效力度。2004年后我国加大了对资本市场开放的力度,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非实体资本流动的监控以降低其带来的负效应。
2007年05期 No.14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鹿朋;
"雁行模式"衰落和以此为基础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兴起为中国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机遇。本文证实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正在形成并且中国已经参与其中,进而分析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的现状和挑战,认为中国必须利用东亚区域分工模式转变的机遇,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提升其在区域内生产分工地位。
2007年05期 No.14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赵敏;
面向结果的发展绩效管理理论对于发展项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对OECD国家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开展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障碍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从而就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评价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2007年05期 No.142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林心淦;
海外华商群体特性包括,中华文化认同和跨文化环境下的融合性,经济网络的跨国扩张性,社会资本桥接性,价值取向三重性等。这些特性与区域一体化可行性前提具有相通路径,使海外华商在中国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独特作用。
2007年05期 No.142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李涛;谢代刚;王亚南;
中国与巴基斯坦一直是友好邻邦,长期保持着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建交50多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和稳定关系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典范。相对于两国良好成熟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则明显滞后,加强中巴经贸合作已日益成为两国的共识。这里将探讨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重心西移进程中,巴基斯坦加强与中国西部省份四川经贸合作存在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思路。
2007年05期 No.14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汪威毅;
本文以″泉州模式″作为个案进行深入剖析,实证地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开放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成功发展的联系,并从理论上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内在机理。
2007年05期 No.142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王道俊;
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发展中与转型期国家外资流出增加迅速,并主要在这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即南南投资快速增长;第二,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已经来临,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三,研发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相关单位应该理解这些新的趋势及其特点,并采取或改变相应策略加以应对。
2007年05期 No.14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 陈爱贞;陈明森;
近年来,跨国公司以与我国国有企业合资的现象逐渐增多。在国有企业控制的行业内,大中型国有企业一般还拥有行政垄断优势,大型跨国公司具有经济性垄断优势。分析表明,双方市场势力都强、横向合资与进入壁垒高,合资最可能巩固甚至强化行政垄断地位,并增强经济性垄断势力,市场结构更集中。市场进入壁垒低或国有企业市场势力相对较弱时的各种方式合资,虽然合资的市场结构效应不明显,但合资可能增强经济性垄断并削弱行政垄断优势,造成国有企业资源流失。
2007年05期 No.142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段鸿;李骏;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理念的概括与精华。从深层次考察,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所属国家的民族文化,其中以美国和日本最为典型。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回顾了两国民族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及文化特性,进而指出美日两国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企业文化的形成与构建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上的。
2007年05期 No.142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王帆;沈玉芳;
本文分别从客观市场环境和政府营造环境两方面比较了中印现阶段的投资环境并对两国未来投资环境改进提出了具体建议。现阶段两国投资环境各有优劣,未来谁的投资环境更好取决于谁能更快更好地改革自己的不足。
2007年05期 No.14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赵旭梅;
近年,日本经济显现复苏迹象。一般认为,对东亚出口增加是带动经济复苏的牵引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与东亚国家和地区间贸易格局的新特点,阐述东亚因素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说明互利情况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2007年05期 No.14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李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小企业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日本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多方的中小企业政策和法律支持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中小企业政策最主动、最稳定、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说,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和立法体系在世界各国中是最为完备的,其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2007年05期 No.14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林宏;蔡宏波;
本文通过引入货物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三个开放度指标,而后采用两变量VAR模型分析1984-2003年20年间我国各对外贸易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二者长期响应作用的程度更显著、更稳定。
2007年05期 No.142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 王志伟;孙泓;
朝鲜经济的发展对于朝核问题的解决,对于维护东北亚安全和推动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朝鲜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逐步迈开了经济调整的步伐,2007年是朝鲜"建设经济强国的转折之年",朝鲜经济发展虽然还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随着朝鲜对经济的调整改善,朝鲜经济逐步展露出发展的良好势头。只要朝鲜能够有效解决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朝鲜经济应该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
2007年05期 No.142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朱灏;
本文主要关注1961年以后韩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凸现韩国经济转型的国内条件、国际机遇、主导产业,特别是韩国政府的选择。本文分析认为,韩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历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现在转向出口和内需联合驱动。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中,产业主导又具体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三个产业升级的阶段。韩国经济的主要启示是,政府应该引导经济的提升,促进新产业体系的形成,推动经济转型的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应强调局部均衡、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2007年05期 No.142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吴崇伯;
CEPA实施以来,通过内地与澳门的共同努力,进展十分顺利,CEPA对提振澳门经济效应明显,但仍与人们当初的″火热″预期存有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一些更紧密两地合作的思路与对策。
2007年05期 No.14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周念利;
在目前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文试图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趋同的互动关系视角,并结合1985P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之间的贸易一体化程度与结构性经济冲击对称性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经验研究。
2007年05期 No.14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林珊;江信健;
目前台湾经济正步入新一轮转型期,服务产业的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发展及解决就业的主要动力;但近年随着台湾主导产业的加速外移以及人均收入增幅趋缓,台湾服务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本文拟对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前景作些分析。
2007年05期 No.142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陈永志;万勇;
本文分析了台湾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从两方面研究台湾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对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带来的影响;其次,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产业分工合作模式及特点,探讨新时期加强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新模式;最后,提出加强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对策措施。
2007年05期 No.142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余画洋;
本文提出两岸合作建设台湾海峡(闽台)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福建和台湾两地的经济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而且迄今无合适的对策。生态经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国国土整治即将展开,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因而是现实的。福建生态环境较好,有可能在生态经济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台湾和福建地理特征相近,生态压力更大,双方合作有可行性,并可能为两岸的统一奠定基础。
2007年05期 No.142 107-10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李秋斌;
通过从产业规模、产业投入、产业外向度、产业集聚、产业投资等方面对闽台高科技产业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闽台高科技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闽台要进一步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共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07年05期 No.14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杨德明;官本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两岸科技合作将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当局给两岸科技合作设置了重重政策障碍,限制了两岸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两岸科技合作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两岸科技合作政策亦应有所调整。
2007年05期 No.142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张玉冰;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台湾产业结构升级与两岸经济合作关系做出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岸经济合作已经形成一种良性发展的路径依赖。
2007年05期 No.142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