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世功,刘淑芳
<正> 外国直接投资对亚州“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特别是美日对亚太地区直接投资的增长,亚州“四小龙”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目标,果断调整外资政策,在吸引投资的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1987年05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蓝益江
<正> 以1985年9月美元贬值为契机,亚洲“四小”相继走出了在1985年所陷入的严重的经济衰退,重新恢复其经济发展势头。它们利用美元贬值、日元、马克升值的良机,大力扩充出口,出口显著增长,如台湾、香港和南朝鲜1986年出口总额比1985年分别增长了29.5%,18.6%和14.7%,1987年的增长势头仍十分猛;同时,它们由于对外贸易的顺差扩大,外汇储备激增,各自的货币相对于美元不断升值,尤以台湾和南朝鲜最为显著。本文将着重分析亚洲“四小”货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987年05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林汉隽
<正> 一 澳大利亚是至今仍保留着殖民地经济残余的少数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的对外依赖性较强。长期来,澳大利亚经济主要依靠的是欧美国家。但从六十年代起,澳大利亚的对外贸易方向、外资和移民来源逐步发生变化,至八十年代初,东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澳大利亚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伙伴,这种变化表明:澳大利亚的对外经济关系重心已从大西洋地区转移到了东亚地区。
1987年05期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 庄吉杰
<正> 8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投资迅速扩大,1984年和1985年度资本外流量分别高达619亿美元和923亿美元,截至1986年3月,日本对外资产总额高达4,377亿美元,对外净债权额也达到1,29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对美国拥有的债权,从而使日本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债权国,并使日本从七十年代的“制造大国”上升为80年代的“金融大国”。
1987年05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胡天民
<正> 一、前言 60年代以后,南朝鲜的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8.5%),被西方称为“汉江的奇迹”。1985年以来,由于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油价下跌和国际利率下降等因素,促进了南朝鲜经济再次上升,1986年上半年的出口额增加了23%,预计1986年的年增长率将达12%,因而被称为“第二次汉江奇迹”。因此,西方国家把南朝鲜称为“第二个日
1987年05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韩继东
<正> 八十年代初期,在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下,东盟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下降,到1985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出现了负增长(菲律宾从1984年就出现负增长),而泰国的增长率却保持在30%左右。1983—1987年,泰国经济增长了5.2%,其他四国的增长率仅在0.5%—4.2%之间。泰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东盟其他四国经济发展的起伏跌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被人们誉为东盟中跑在前面的“黑马”。
1987年05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黄宝奎
<正> 台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稳定成长和六十年代起出现的“起飞奇迹”,虽与美援和外资支持、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分工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紧密相联系,但台湾的有关财政金融政策,在其经济发展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本文试对1945年以来台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阶段论述如下:
1987年05期 34-3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韩传华
<正> 香港的税收制度,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之分,相对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税制来说,是十分简单的。 根据香港的税务条例,直接税有四项,即利润税、薪俸税、利息税及物业税,课税年度自每年4月1日起至翌年3月31日为止。
1987年05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卢韦
<正> 太平洋经济的崛起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它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加强了,对于发展相对迟缓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拉丁美洲虽不是太平洋经济的主体,但其太平洋沿岸地区也是太平洋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战后拉美曾是经济发展很快的地区,然而80年代上半期以来,拉美与西太平洋国家呈现了不同的发展
1987年05期 42-4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王建民
<正> 在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之后,大陆积极寻求和促进与台湾的贸易往来。虽然台湾方面仍然没有改变与大陆直接贸易通商的政策。但是,由于台湾与大陆密切的地缘关系,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两岸人民迫切希望往
1987年05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郭羽诞
<正> 一、亚太国家战后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太平洋沿岸各国的经济在战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致于人们现在开始谈论太平洋经济圈总有一天超过传统的欧美大西洋经济圈的问题了。在太平洋经济圈中,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迅速。日本在战前还只能算是一个中
1987年05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李鸿阶
<正> 一、国际资本流向发生偏移的作用机制 进入八十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向发生偏移,出现了多极化,多层次的态势。一方面,国际直接投资加速向发达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融资总额比重不断增大、相互间的投资日趋高涨;另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减少、融资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积极地拓展海外投资。
1987年05期 55-5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钱宗起,蒋■
<正> 战后,世界劳务贸易快速增长,成为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的一项新兴事业。六十年代世界劳务贸易额增加一倍,七十年代上半期又翻了一番,1982年高达5,000亿美元左右,约为世界商品贸易的四分之一。但是其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波及和石油与初级产品跌价的影响,国际劳务市场不景气,承包劳务贸易额逐年下降.如世界发包工程总额从1981年的1300
1987年05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周八骏
<正> 国际储备是一国经济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问题。之所以把它放在国际金融市场后面来谈,是因为以下将会详细说到,近一二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成了国际储备资产和国际清偿手段的主要供应者。 一、什么是国际储备、国际清偿手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系官方持有的黄金、外汇、与基金组织有关的资产(包括“特别提款权”和“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987年05期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郭羽诞
<正> 一、利用外资必须重视可行性研究 利用外资一般总是与具体的建设项目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使项目在建成以后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投资决策以前对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看它是否确实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它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合理,经济上是否能够盈利,进行建设施工的各方面
1987年05期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本期数据